學曆背景:
武漢大學文學院古籍所“國學與漢學”碩士;
武漢大學哲學學院“中國哲學”博士在讀。
教學履曆:
77779193永利官网國學研究教育中心教授;
77779193永利官网底特律綠色工業學院中華文化通識課程負責人;
77779193永利官网工程技術學院人文教研室主任;
蘭州交通大學文學與國際漢學學院兼職教授;
全國大學語文青年骨幹教師;
湖北省課程思政教學名師。
研究方向:
研究方向:人文通識教育、近現代教育史、詩化哲學
中華人文教育實踐:
1.主持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:中華文化通識教程,教育部,2020.11
2.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,主持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,2021.6
3.主持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:大學人文教程,2021.6
4.教學研究專著:全息對話 全程融合,吉林文史出版社,2019.11
5.主編教材:大學人文教程,崇文書局,長江出版傳媒,2017.8
6.主編數字教材:中華人文通識教程(職教版),複旦大學出版社,2024.1
7.主編數字教材:中華文化通識教程(本科版),複旦大學出版社,2024.3
8.大型教育文獻彙編副主編:民國時期武漢大學講義續編,崇文書局,2023.12
9.主持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:内外之間——國學經典與人生藝術,湖北省教育廳,2015.12
10.湖北高校課程共享聯盟首屆在線開放課程教學大賽一等獎(第一名),2019.1
11.湖北省首屆素質教育研究成果獎一等獎,2022.10
12.甘肅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(MOOC西部行孵化成果),2021.12
13.省級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優秀案例”:中華文化通識課程設計暨“全息對話式”人文教育體系化構建,教育廳高教處,湖北高校課程共享聯盟,2019.12
14.省級“慕課建設與運用優秀案例”:中華人文通識混合式教學聯盟建設(虛拟教研室),教育廳高教處,湖北高校課程共享聯盟,2021.12
15.媒體報道:人民周刊、新華網、光明網等30餘家媒體;學習強國轉載授課視頻。
16.業界影響:①其主持的線上課程有2400餘所院校、機構的學生參與學習。其主持開發的示範教學包有1957位本科教師引用,參與班級2532個,2336名職教教師引用,參與班級3439個。累計受益學生逾12.5萬。②2020、2021年度中華文化傳播國際論壇,會議報告;全國大學語文教師培訓會,主題報告;2021、2023年度湖北省大學語文研究會年會,主題報告;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指導委員會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公共基礎課程教學研讨會”,主題報告;發起MOOC西部行活動,建立MOOC教學西部站,孵化一流課程與課程思政示範課程;發起“中華人文通識虛拟教研空間”,在多所院校、平台擔任混合式教學改革顧問。
主持參與項目與發表論文
1.主持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:基于中國智慧的人文通識教育“全息式”教學實踐與研究(2023),湖北省教育廳,在研。
2.主持湖北省人文社科項目:梁漱溟與中國生命教育的“本土化”研究(2020),湖北省教育廳,結項。
3.主持完成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1項,省級教學質量工程2項;主持完成省級優秀教學改革案例2項;主持完成校級項目3項。
4.參與教育部重點基地重大項目一項(2016),教育部、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,結項。
5.“造境”與“築境”——當代人文通識教育本土化範式之思,中國教育學刊,2023.11
6.國際信息化教學改革中國方案——中華文化通識“全息式”教學實踐與研究,中國電化教育,2024
7.從《論語全解》引子證經看北宋經學的“子學化”傾向,蘭台世界,2015.4
8.互聯網+時代中華人文教育“本土化”内涵建設與路徑創新,中國新通信,2020.11
9.國學背景下的工科院校人文通識教育理念創新,華夏教師,2014.9
10.人文通識教育從經典導讀出發,課程教學研究,2019.4
11.經典教育“主題式教學”初探,中國校外教育,2017.9
近五年實踐與研究計劃:
1. 教育實踐:建設“中華人文通識虛拟教研空間”;主編紙質版教材《中華文化通識教程》本科版、職教版,在權威出版社發行;推進工科院校、職業院校“中華文化通識混合式教學聯盟”系統建設。
2. 教育研究:當代人文通識教育“本土化”研究;全息教學理論研究;中華詩教研究。